中国环保新风尚让废品回收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让一切变得不一样。这样的改变正日益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包括每天都能看到的各种生活垃圾。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近日兴起了“垃圾清理挑战”接力。“找一个你觉得需要清理和维护的地方,拍一张照片,然后把它清理干净,再拍一张照片,最后把对比图发出来。”这个最早从国外兴起的公益挑战很快在中国引发关注。从大山到海边,从城市街头到川藏公路,出现了不少挑战者。

    “厂区食堂边长期丢满垃圾无人清理,天气渐热,味道越来越难闻,我们决定接受挑战。”来自江西南昌的网友“freefly0120”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并配有完成挑战的视频。3月20日,9人用3小时清理了37袋垃圾。不少参与者表示,自己动手清理垃圾,更了解其中的艰辛,会让自己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清理完成后,上传对比照片让人有成就感,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除了“垃圾清理挑战”,中国还借助自身强大的互联网创新能力,让垃圾分类变得更有意思。“无需东奔西跑,手机一点,一个瓶子也服务。”打开“便利侠”的公众号,立刻蹦出这样的字样。

    与传统垃圾成堆的街头废品回收站不同,这个“看不见”的网上废品回收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万余人。市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预约回收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并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如洗衣液、护手霜等日用品。安徽合肥的崔女士春节期间网购产生了很多纸箱。不久前,她借助另一个线上平台支付宝拍照上传垃圾的照片,完成垃圾回收预约。第二天,专业的资源回收公司就登门收取了分类的垃圾——4.8公斤纸箱。便利侠和支付宝探索借助互联网推动垃圾分类的新路径。作为中国首批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位于中国中部的合肥市在艰难推进垃圾分类一年后,决定引入上述新办法。

    2019年初,合肥市城管局与支付宝合作,在合肥市推广“一键回收”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平台。用户只需输入地址、预约时间、垃圾种类,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回收,在称重计算价格之后,卖废品所得就会转入到用户账号。在支付宝的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列出了废弃家电、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纺织衣物、非金属等几大类可回收垃圾。对于大型家电、家具,按照市场价回收,报纸、塑料瓶等低价值的回收品则可兑换积分换取鸡蛋、大米等日用品,通过价值回收激励更多人参与环保行动。此外,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将回收垃圾兑换的积分换成碳能量,参与支付宝上一项名为“蚂蚁种树”的公益环保活动,支持中国西北荒漠的绿化事业。

    支付宝支付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支付宝的线上垃圾分类平台已经覆盖了上海、合肥、杭州、南京等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十几个城市约3万多个小区,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主要年龄段在18到35岁之间。互联网解决了“垃圾最后100米”的问题,让垃圾分类回收变得容易。互联网企业协助政府从源头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实现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的融合,促进了公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8.2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8.17亿人。如果大部分人都能加入到“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中,解决垃圾回收问题将不再困难。 一直致力于推动垃圾分类的合肥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李大勇说,互联网利用其特有的优势,把垃圾回收变成新风尚,能让公众拥有更多参与环保的途径。“目前线上垃圾回收平台已经覆盖了合肥市40多个小区,今年内将完成对全市3000多个小区的全覆盖。”